顯而立見/數位轉型需要通才

顯而立見
3 min readOct 7, 2020

--

「數位轉型」近來喊得沸沸揚揚,也是台灣產業再次成長的重點目標,於此同時,在我擔任很多企業的顧問時,甚至發現該項目的共同苦惱之一,除了找適合的人才,更擔心組織不知如何協助員工接受並進行數位轉型的能力。

其實可考量三個面向:一、企業原本的組織架構適合用於數位轉型的目標嗎?要做哪些調整?二、企業如何運用組織架構,去影響主管跟員工的數位轉型思維?三、在不斷轉型的數位時代,同仁個人可以怎麼加強自我的應對能力?

企業在進行任何改變時,一般會有這些缺口:一、時間和金錢;二、累積的既有資料可進行分析,作為基礎;三最為關鍵 — — 適合的人選。也就是說,有錢有資源、有數據有資料、有人才,缺一不可。而且有適合的人,在可搭配上的組織上,數位轉型才容易成功。

以我的經驗來看,當時在居家商品通路經營電商時,那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項目,不確定要擺在哪個部門,一開始放在資訊部門,結果做出功能強大的電商網站,但資訊部門是考慮資安的周延和系統功能的完整,沒有思考前端的易用性,所以消費者不愛用。

第二階段移至採購部門,因為要上架商品賣東西,但採購在商品上有很多考慮(長銷品,毛利品等)。過去對網路的印象是比較在乎價錢的銷售通路,所以會把賣不好的產品放在電商上以高折扣銷售。再者,實體門市不用對商品有太多詳細的描述補充,如此一來,電商人員只能決定商品選擇、價格設定與行銷模組,卻沒有資料做商品的詳細描述,因此實體店賣不好的東西,電商也不會賣得好!

而且電商賣出東西後,理貨、出貨都要處理退換貨流程,會讓電商轉移歸屬於營運部門。

後來發現,結帳與出貨的方式大不相同:實體店是一件一件結帳完後讓消費者帶走商品(不用另外裝箱包裝),但電商必須撿貨、理貨、包裝,且在既有的店內庫存找尋商品則更沒有效率,所以電商才發展出需要有專屬的倉庫與裝置設備,才能有效率的出貨。

有了系統,上架了商品,出貨理貨,接著想要擴大營業額,需要投放廣告與推動網路行銷活動,電商又變成行銷企劃部門之一,從頭到尾經歷了四個部門。

我認為,真正適切的發展是,把電商獨立出來一個部門平行於其他單位,擁有專屬的資訊人員、採購人員、倉儲物流人員和行銷企業人員,電商網站跟原本的零售系統用 API去介接,讓電商擁有靈活性和彈性,也會跟原本公司的系統相連結,讓出貨、理貨的流程變成有效率。

過去行銷企劃部是買流量進來再篩選,電商的數位行銷則先規畫需要怎樣的受眾,再去用適合的工具與促銷活動去轉換流量,強調資料面上的應用和選擇。

數位轉型,就很像是身體健康需要均衡飲食,每個人適合的均衡飲食攝取各不相同,再者,不同階段所需的營養均衡也不相同。

這樣的發展下,電商就會是全公司其他組織的「補充&支持部門」,補充其他部門的「彈性」和數位能力的「支援」,因為既有的功能性部門會受限於流程與任務的規範,而增加數位轉型的成功率。

因此,電商團隊需要的人,得不局限於單一功能性的知識和技能,需要有資料分析運用能力、行銷企劃能力、圖文撰寫編輯能力等,偏向通才而非專才。

--

--

顯而立見
顯而立見

Written by 顯而立見

游移於新創與大型企業的生涯中,一路找尋剩餘價值再利用的借力使力高反差方案。看不到的風景才是最美!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