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曾經在路邊派過報、發過傳單的經驗,若是沒有,應該也看過其他人不辭辛勞、不管晴天雨天的在路邊發傳單吧?
這次,我們就透過觀察發傳單這件小事來談數位轉型的主從關係。當人們(也就是企業端)在發傳單時,企業是主動將商業資訊一視同仁的推給顧客,而顧客只能被動的接收,這一個人人習以為常的作為,就是一般傳統企業一貫的作法。
在此特別說明,這裡指稱的傳統企業指的是依循傳統、習性的作業方式進行商業交易,並非指稱特定行業類別。這時候企業是主動去找尋顧客,而顧客是被動的接受。
至於近年所稱的「數位轉型」,則讓我們180度扭轉主動與被動的角色,使得顧客得以主動去獲得所需要商業資訊的力量,該力量之所以發生轉移,是由於企業放棄主動的地位,轉型為被動所賦予的。
例如,企業將其商業資訊化為數位內容,以有趣、有用的規畫包裝並使用特定族群習慣的傳播方式,散布於有特定需求者聚集的平台上,就像魚餌散發出特定的香味吸引特定的魚種靠近上鉤一樣。
明白這一點後,我們就可以將傳統思惟模式整個轉型為數位模式,企業內基礎的硬體設施,就像開山挖溝渠去連接大海自然能導入大量的水(連結平台),放入魚餌讓魚聚集後成為企業專屬的魚池。
過去,我們是出海捕魚,需要船隻燃料與大量的人力,多數還必須看天吃飯,更何況每次出海打魚都是從零開始,反觀數位轉型的目的是能讓企業擁有自己的魚池 — — 具有長期的累積性,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還能大幅提升效率。
所以,不要再以為市場上所倡議的數位轉型,只是將公司的報表數位化、將信件電子化、將傳單變成EDM…,數位轉型不是登錄一個Facebook粉絲頁的帳號、不是開設一個購物網站,這些都是片段而支離破碎的一片片拼圖,必須由底層的邏輯開始反轉,建立一個框架、架構,讓這些拼圖能適當的在應該在的位置上。
再舉個例子。
過去工廠的機器設備如果故障,必須由現場人員主動去找尋故障的原因,並且加以排除;而完成數位轉型的現代工廠,當機器設備若發生故障時,這個有問題的機器設備會主動通知現場人員,現場人員將被動的依據該機器設備的指示來排除故障,這就是主動與被動角色的互換,也是智慧工廠的真實定義,工業4.0的IOT使命亦是如此!
以上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商業轉型的概念,希望能引發各位想像力,一起想像在自己企業裡的各項功能當中,還有哪些部分能透過這個主動與被動角色的變化,降低成本提升效率?
企業由主動轉型為被動,顧客才會從被動轉變為主動,唯有角色互置,才有新的生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