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而立見/體驗經濟 人與人的強連結

顯而立見
2 min readOct 11, 2020

--

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讓消費者「有感」時,自然能轉變成商品,進而對消費者真正產生價值。尤其透過體驗的互動形式,讓潛在消費者較願意買單。

疫情看起來好像讓實體的接觸變少,但其實只要疫情緩和,消費者就會跑出來,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,而體驗經濟充分滿足人性的需求。

體驗經濟不是物跟人之間的關係,也不是服務的關係,而是透過物跟人串連起人跟人之間的關係。

在數位工具眾多的狀況下,社群跟行銷的界線愈來愈模糊,體驗經濟會連結許多不易看見的「弱連結」,因為交易是發生在人身上,會把建立在人身上的那些認同感抓出來。

買賣是商業行為,但重要的是取得更多人的連結,讓關係的流動產生購買。舉例來說,到某老街商圈的商店逛街時,商店有一個主打的小農產品,當店員把小農的故事介紹給消費者的過程中,提供產品的人、銷售商品的人及購買商品的人就會串連起彼此的關係,透過同質性的產品關係和場景,把有類似興趣的人產生連結、聚集。就像是數位廣告中的「受眾標籤」,實體的體驗經濟行為也是在收集這樣的族群。

未來做生意要思考的是:不是建立人跟物的關係,而是「建立人跟人的關係」。因為朋友購買了產品,其他朋友便會受影響去購買產生轉換,這就像是現在網紅,做的是「虛擬的人際關係」生意。延伸思考的是,在做商業行為設計時,要把與顧客的關係擺在第一位,將顧客的人際關係作為策略考量。自古至今,大部分的消費行為都不是個人行為,而是群體行為,所以企業的重點是「傳遞故事和內容說服消費者買單」。

「有效率」不是實體經濟的重點,那是虛擬經濟的追求,因為需要「有購買並且快點買」,而效率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方法。實體經濟的重點是「有無交易」,起點對了才是對了,讓客戶買才是要點,而速度效率不是追求,「對消費者有意義」才是重點,有時緩慢才能促進消費。

現在不只是線下實體場景和線上網路場景在融合,「人與人之間的強連結」將是迎戰市場要點。

--

--

顯而立見

游移於新創與大型企業的生涯中,一路找尋剩餘價值再利用的借力使力高反差方案。看不到的風景才是最美!